這就是涵養
發布時間:2022-05-10 08:13:24 來源:本站 點擊次數:377次
一個人的外在,決定了是否想了解他的內心;但是一個人的涵養,可以直接否決他的外在。天外有天,人上有人,謙卑是一種態度,更是一種修養。一只駱駝,辛辛苦苦穿過了沙漠,一只蒼蠅趴在駱駝背上,譏笑者對它說:“傻駱駝,謝謝你辛苦把我駝過來?!?/span>駱駝不屑的說:“你在我身上的時候,我根本就不知道,你走了,也沒必要跟我打招呼,你根本就沒什么重量,別把自己看太重?!?/span>俗話說得好:“水低為海,人低為王?!?/strong>大海地處低洼才能成就自己的廣闊,人能讓自己處于最低的狀態才能容納更多的東西。擺正自己的位置,身體是自己的,做人是長久的。指摘別人的過失之前,先檢查一下自己有無不妥之處。言必信行必果,種下行動就會收獲習慣;種下習慣便會收獲性格;種下性格便會收獲命運——習慣造就一個人。承諾說出口容易,做到卻很難,所以靠譜的人從不輕易承諾,只是用行動表示。因為Ta明白一諾千金的道理。家家都有難念的經,人人都有難唱的曲。再風光的人,背后也有寒涼苦楚;再幸福的人,內心也有無奈難處。誰的人生都不易,笑人等于笑己,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。生命的整體是相互依存的,請學會感恩。感恩大自然的福佑,感恩父母的養育,感恩食之香甜,感恩衣之溫暖。一傷身體,二傷感情。人與人在出生和去世中都是平等的——哭聲中來,哭聲中去。千萬注意,退一步海闊天空,忍一時風平浪靜;牢騷太多防腸斷,風物長宜放眼量。有一群人,面對不順心的事,從他們的身上根本發現不了蛛絲馬跡,還是從容的工作、從容的生活,臉上的笑容始終是燦爛的。傾聽是一種智慧,一種修養、一種尊重、一種心靈的溝通,平靜是一種心態,一種成熟。馬歇爾·盧森堡在《非暴力溝通》中指出:
在人們清醒的時間里,有百分之八十的時間在用來進行人際溝通,這其中又有百分之四十五的時間用于傾聽。
可見:一個人的人緣,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傾聽的能力。善于傾聽的人,用無聲的言語激勵著失意中的親人、朋友砥礪前行。有人說,它的力量,等同于一個愛的擁抱,強大并深入人心。深以為然,溫言相勸固然是好,但給彼此一點靜默的時光,眼神里透露出的“不必多說,我懂”的關懷與默契,卻比任何語言都要來得貼心溫暖。愛美是人的天性,儀表是認識你的第一印象。一個優雅大方的外表看起來更可靠,因為代表著你對生活質量的追求和把握。一個人穿得干凈,整潔利落,打扮得漂亮,給人的感覺就會舒服,愿意親近;如果邋邋遢遢,不講衛生,不修邊幅,甚至身上有一股子臭味霉氣,人人就會敬而遠之,瞧不起你,給人的感覺,就是這個人日子過得了了。注重自己的儀表,提升自己的形象,讓自己有好的精神面貌,其實是提升的自己的士氣,讓自己的運氣變好。羅曼·羅蘭在《約翰·克里斯多夫》寫道:“有些人二十歲就死了,等到八十歲才被埋葬”。人不能故步自封在自己的小天地,多與人交流互動是一種必要的能力,得到別人的欣賞更是一種幸福。月圓是詩,月缺是花,仰首是春,俯首是秋。
08 別欺負老實人
同情弱者是一種品德、一種境界、一種和諧。心理健康,才能身體健康。人有一分器量,便多一分氣質,人有一分氣質,便多一分人緣,人有一分人緣,便多一分事業,積善成德、修身養性。